2016年,公司及各下属企业继续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,从日常运营细节入手,加大环保投入,通过新技术应用、资源综合利用等方式,切实履行节能减排承诺。
前海华侨城JW万豪酒店及华寓双双荣获美国绿色建筑协会(USGBC)颁发的LEED金级认证,在绿色建筑方面有着诸多亮点,包括在外立面采用中空LOW-E玻璃及绿化墙,尽量减少硬化面,采用高效节能LED照明灯具、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及节水型卫生器具,采用高效空调制冷主机及VAV户式中央空调,并在人员集中场所(宴会厅、会议室、大堂、咖啡厅)采用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监测器反馈信号控制新风量,回收排风中的冷量或热量等等。按照LEED标准,项目实现建筑物运营费用平均降低8%-9%,二氧化碳排放平均降低33%-39%,用水量平均降低40%,固体废弃物平均减量70%。
东部华侨城对供水管路查漏抢修128处,节水约2.1万立方米;将景区两条主干道上的传统光源路灯改造为LED路灯,并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根据季节调整灯具工作时间和灯具亮度,全年节约路灯电量约26万度,节约电费约17万元;充分利用能源管理在线监测系统和供配电监测系统科学分析、管理、调配各板块用电,全年节约电费341万元;投入约100万元对茶溪谷片区污水管网进行改造,对污水站老旧设备进行更换,保证污水处理达标排放,有效保护三洲田水库水质和周边生态环境。
根据华侨城集团公司2016年度节能减排工作部署,深圳欢乐谷被指定为第一批试点运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企业,通过现场收资、踏勘、测试等工作,全面总结新型管控模式下的运行经验,做好节能减排工作。深圳欢乐谷持续开展“全员、全过程、全成本”管理系统工程,将节能降耗作为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,依托技术创新,加强资源综合利用,加大环保投入,促进了提高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。
华侨城湿地是上世纪深圳湾填海时留下的珍稀生态区域,占地面积约68.5万平方米,拥有大面积的红树林群落和100多种珍稀鸟类,是中国唯一地处现代化大都市腹地的滨海红树林湿地。2016年,华侨城湿地继续开展改善水质、动植物监测等工作,维持生态系统平衡。
在改善水质方面,华侨城湿地坚持每月从深海取水换水2次,全年换水1,185,171m³,使盐度维持在7‰左右,保持全年无水质灾害及鱼类大量死亡,确保红树植物和滨海湿地生物的正常生活。同时,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水质监测分析会,结合各方专业力量,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。
在植物管理及外来入侵生物控制方面,华侨城湿地清理薇甘菊、五爪金龙和银合欢等入侵植物共计约18.5万㎡,清理竹排滩涂杂草约4000㎡,清理东西滩涂杂草约10200㎡,维持湿地植物种类在285种左右,改善了入侵植物破坏植物多样性的现状,确保本地物种保有合理的生态位。
在鸟类监测方面,华侨城湿地监测到九种新鸟种,包括栗喉蜂虎、白腹姬鹟、牛头伯劳、松雀鹰、鸥嘴噪鸥、黄脚三趾鹑、红尾歌鸲、发冠卷尾、林夜鹰,湿地鸟种类多样性进一步提高。同时,华侨城湿地与深圳大学合作,进行湿地底栖生物及鱼类的调查(底栖每季度一次,鱼类半年一次),并以此为契机,未来将合作进行水鸟种群数量调查。
2016年4月,华侨城湿地编制的《华侨城湿地生态修复示范与评估》出版,回顾修复过程和总结历史经验,为华侨城乃至全国其他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提供技术参考,助力中国的生态文明发展。11月,华侨城湿地编制完成《华侨城湿地运营管理手册》,湿地管理的方式方法更加系统化和标准化。
2017年1月,经国家林业局批准,华侨城湿地成为深圳市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(试点)。
为了让更多的人通过自然学校重返自然、了解自然、保护自然,2016年,深圳市华会所生态环保基金会继续加强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建设,力争将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打造成自然教育领域的“黄埔军校”,成为中国自然教育界的标杆。
一是编写自然学校课程教材。2016年,华侨城湿地完成编写《城央“滨”fun自然课》及《城央滨海湿地守护者》两本书,丰富和优化自然学校课程,新增课程《红树》和《湿地的湿地的“不速之客”》,优化原有《生态导览》、《小鸟课堂》、《自然fun课堂》、《无痕湿地课程》、《零废弃课程》5项课程方案。同时,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每月举办“公众生态讲堂”公益活动,邀请美国海洋艺术家Cindy Roe女士、生态记录者南兆旭老师等10位国际、国内环保大咖免费向公众进行专题讲座,普及生态环保知识,吸引公众近1300人次参与活动。
二是招募环保志愿教师。2016年,华侨城湿地完成二期环保志愿教师社会招募,建立志愿者之家,为志愿者创造备课、讨论、交流的平台,同时通过定期组织志愿者座谈、工作坊、沙龙、表彰、课程研发讨论等活动,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凝聚力。目前,华侨城湿地拥有环保志愿教师207人,全年累计提供志愿服务260次,贡献服务时1040小时。
三是加强与环保机构合作。2016年,深圳市华会所生态环保基金会持续在自然教育领域进行探索和尝试,在加强与环保部合作的基础上,与湿地国际建立合作关系,在全国范围内通过“加强中国湿地学校网络发展项目”推动中小学自然教育,完成编制《湿地学校建设标准指南》和《中国湿地学校网络管理办法》,指导国内中小学开展自然教育活动。